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滕代远感到茫然。他沉默寡言,独自沉思,经常彻夜难眠。他在思考,思考“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目的;他在忧虑,忧虑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革命”风暴也冲击了滕代远。某学院的一群红卫兵,深夜冲进滕代远的家。他们不顾国务院值班室传达的周总理关于不准查抄的劝阻,强行进入办公室、卧室,打开书柜、文件柜、保险柜,翻抢文件书籍。

在揪所谓“走资派”和“叛徒”的浪潮中,各地群众组织就一些捕风捉影的问题,频繁派人找滕代远调查。对外调材料,滕代远在任何场合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实事求是,敢于负责。例如,铁道部机关的某些群众组织向滕代远了解吕正操在铁路上推行一长制的责任。滕代远说,我当时是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推行一长制的责任由我承担,与吕正操无关。即使我在养病期间由他代理部长,铁道部的错误仍由我负责。当有些人说吕正操在党组会 议上反对过他的时候,滕代远非常气愤地说:“什么党组会上反对过我?这种讲法是错误的。在党组会上,意见不一致,有争论,是正常的,有意见在会上讨论清楚,弄清是非,统一认识,才能做好工作。”滕代远严肃地告诫他们说,党组会议记录,是党内机密,你们不能阅看。[1]

在“文革”的艰难岁月,滕代远虽然身处逆境,仍始终坚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严格要求。他支持16岁的小儿子久昕到内蒙古草原插队,鼓励孩子在革命实践中,经风雨,滚一身泥巴,努力锻炼成革命接班人。 他拒绝亲友提出的把即将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的三儿子久明调回身边照顾自己的建议。他写信给儿子说:“党和国家需要你们这些年轻人,毕业后,哪里需要,你就到哪里去,一切服从组织分配。”以后,久明分配在离北京千里之遥的一个部队里当参谋。滕代远知道后又批评他,“连兵都没当过,能当好参谋吗?”久明回去后,下了连队,经受了艰苦锻炼,得到了领导和战士的好评。

1969年4月,滕代远出席了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1969年12月20日,滕代远被迫携家眷到广东从化县,住在郊区温泉宾馆的翠溪二号楼,从此过着几乎名为“疗养”,实为“软禁”的与世隔离的生活。

在此期间,滕代远认真阅读了《毛泽东选集》、《列宁选集》的一些文章,并在书页上详细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他对“文革”期间出版的一些歪曲历史的吹捧谄媚的印刷品,十分鄙视。他坚持认为,历史是客观的,容不得篡改歪曲。一次,一位老同志从“奇文共赏”的态度出发,送给滕代远一本《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万岁》的小册子。这是1969年一个造反组织编印的所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大事记,书中迎合林彪、“四人帮”的政治需要,大肆吹捧林彪,对党的历史作了许多篡改和歪曲。滕代远一边阅读一边摇头,有时气得直拍桌子,连声说:“篡改历史”、“卑鄙”。但他还是耐着性子看完这本小册子,并且用气得发抖的手,颤颤地用钢笔在许多页的空白处作了批注,明确指出历史的真相,批判了林彪一伙歪曲历史的卑鄙行径。例如该小册子说,南昌起义是由周恩来、林彪领导的。他在“周恩来”的后面写上“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等”几个字,并把林彪的名字涂去。他还批注说,“林彪是七十三团二营七连连长”。关于古田会议,该小册子说“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 表会上,彭德怀等人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的军事路线”。滕代远旁边批注:“彭德怀根本没有参加古田会议。”看到这本小册子中提到“吴法宪”名字时,滕代远说,“他是踩着别人肩膀上来的。”[1]

1970年盛夏,在国防科委陕西某基地工作的四儿子久耕,在执行任务中负伤,脑颅骨严重损伤,昏迷不醒。消息传来,病中的滕代远又受到沉重打击。久耕是继久光、久明之后,滕代远送到部队的第三个儿子。久耕到了部队,主动要求到炊事班工作。戈壁滩上,冬天滴水成冰,他拣最冷的活干;夏天烈日炎炎,他拣最热的活做,处处吃苦在前,群众称他为“活雷锋”。滕代远因病行动不便,委托警卫秘书前去看望。临走前,滕代远十分严肃地嘱咐警卫秘书到了部队,一定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他说:我的意见,一是如果孩子能抢救活,要尽力抢救,因为孩子还年轻,还能为党为国家做工作;二是如果确实没有希望了,我们不能提出任何要求,一切按照部队上的规定办。后来,久耕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脱险复苏了,逐渐恢复了记忆力,重返工作岗位。以后,被国防科委党委树为“雷锋式的好干部”,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直到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1972年5月初,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滕代远才携同夫人回到北京。

1973年8月,滕代远抱病出席了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之后,滕代远病情逐渐恶化,基本上丧失了说话能力。1974年11月30日晚,林一带小儿子到医院探视。这时滕代远病已垂危。一见他们,心情很激动,但说不出话来,凝视很久,吃力地比画着双手,嘴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孩子把笔送到他手里,他颤抖地移动那只不听支配的手臂,缓缓写了“服务”两个字。孩子理解父亲的意思,轻声地对他说:“您让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们会这样做的,您放心吧。”滕代远点点头,眼角流出了欣慰的热泪。 第二天清晨,滕代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0岁。

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滕代远隆重举行追悼会。叶剑英主持追悼会,邓小平致悼词,高度评价了滕代远为革命,为人民建树的卓越功勋。

注释

[1] 卜占稳:《回到滕代远副主席处工作》,1986年5月5日。
[1] 滕久昕:《回忆父亲二三事》,1987年7月30日;卜占稳:《我在滕代远处工作情况》1986年,按:红四军党的七大系在龙岩召开。

转自:谋略学网

http://www.mouluexue.com/zhonggong/20210431726.html

By 易 永红

红色革命家易锚之孙,致力于收集老一辈革命家的英勇事迹和珍贵史料,宣扬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