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0年,醴陵县委转移到江西省莲花县杨桥,为保障干部潜回醴陵开展工作,开辟了一条武装交通线,成立醴陵县武装交通队。交通队同年冬改归湘赣省委管辖,为醴陵县委、湘东南特委和湘赣省委服务。交通队负责传递文件、护送干部、筹集转运药材布匹黄金等等物资、惩处沿途恶霸劣绅等工作任务。
武装交通线从杨桥出发,经过分水坳进入攸县广寒寨,到达醴陵船湾杨柳巷分为两条路线,西线过河经过符田、深坑茶坑、石亭、潘家河到终点株洲县关王庙;东线沿河经过清水江、沈潭、东富、孙家湾、唐家渡、神福港、杉仙殿到关王庙。
1931年1月武装交通队护送中央代表黄火青到井冈山巡视,2月再次护送他到关王庙登上火车回上海;同年春节护送中央提款委员陈刚从中央苏区运送去上海给党中央做经费的黄金一百多斤经过这条线路到关王庙上火车。这条交通线全长200华里,实际上成为沟通党中央和井冈山的通道。武装交通队在这条线路上设立九个交通站,交通站利用开饭店等身份作掩护,为交通队提供便利,应对白区势力的盘查。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交通站就是位于沈潭镇大树下的高三嫂。
高三嫂,原名彭桃华,醴陵三星里村人。出嫁到沈潭镇大树下高家后,因为丈夫早逝,就利用靠近要道的便利开了一家饭店,店名叫做“高家铺”。高家铺门口有一棵大樟树,这就是地名的由来。高家铺背靠大山,楼上房间紧挨着山体,便于撤退。设立为地下交通站之后,经常接待来往的共产党人。

高三嫂为人机智,能说会道,长于应变。一次四名交通队员护送两名中央委员到湘赣省委巡视,刚刚住进高家铺。驻扎在泗汾的一个敌连长都带着团丁外出巡查经过这里,也进来歇脚。
高三嫂沉着、冷静,招呼敌连长坐下之后,给他打来一盆水洗脸。敌连长伸手一试,洗脸水滚烫,气得破口大骂,一脚踢翻脸盆。争吵的声音传到楼上,这可是约好的暗号,交通队员赶紧护送中央委员上山离开,安全脱险。
1933年因为张可叛变,地下交通线遭到破坏之后,高三嫂也被抓到江西腊市关押了40多天,受尽折磨。高三嫂始终没有出卖同志和党的秘密,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开饭店。后来被释放回家后就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其子早亡,儿媳改嫁,一直由其孙子照料起居,直到1968年逝世。安葬在大树下。目前尚有邻居老者存有高三嫂的一些记忆。大树下也就只有他们一家姓高的人家。多年后,以致照料高三嫂直到去世的孙媳也被人称为高三嫂。高三嫂的后人还依稀记得老人当年说一个络腮胡子负责和他联系。老人晚年还重复这一个人的名字:谭余保……
转自:醴陵信息港
https://mp.weixin.qq.com/s/itFpQmYMQjJrEDumllx-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