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说,今年的五一假期将会成为我这一生中一次深刻而难忘的记忆——我们将重走伟人毛泽东当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在醴陵的路线:从醴陵市先农坛出发经过东富镇、徒步前往东富寺、到沈潭镇三星里村。身体力行,实地感受伟人的精神,并缅怀高祖父易锚及其战友们跟随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之解放所经历的革命事迹。

2023年4月30日,清晨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三湘大地,我们精神饱满地从长沙市开福区出发了。

猜猜为什么在祖国高铁网络纵横发达的今天我们仍然选择乘坐普通火车,从长沙火车站出发前往醴陵火车站?

1927年1月,毛泽东通过实地走访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等地,行程700多公里,历时32天,调查研究当地农民运动的实际情况,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向中共中央提交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今天,我们将踏寻伟人足迹,重温醴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在醴陵站,我们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姐姐——醴陵市博物馆(先农坛)副所长。她热情地前来为我们接站。她告诉我,当年伟人毛泽东就是乘坐这列火车从长沙到醴陵,当时的中共醴陵书记罗学瓒和农协会长孙筱山前往迎接毛泽东,没想到却扑了个空。原来,毛泽东乘坐的是邮政车厢,没有经出站口,自己单独背着行李出了站,直奔先农坛去了。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醴陵博物馆——先农坛(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醴陵纪念馆)。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又名神农殿,为祭祀神农而设。始建于1727年(清雍正五年),原址在醴陵北郊。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改建于城东现址。

先农坛为中共醴陵县委和醴陵县农民协会所在地址。毛泽东在醴陵县城考察农民运动,在此食宿五天,并在此召开了全县党支部书记和区农会负责人会议。

在醴陵博物馆,钟姐姐向我们介绍了毛泽东在先农坛考察的经过,在一楼我们参观了伟人曾经住过的房间。

在二楼,是毛泽东同志召开全县农运干部调查会的地方。

根据《易锚自传》记载,高祖父当年曾担任醴陵十一乡农协会长。现在,我坐在祖辈们曾经与伟人为探寻中国革命道路而交流思考的地方,凝望着青年毛泽东的画像,仿佛时空交错,置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年代。

爸爸向醴陵博物馆捐赠了祖辈的革命资料和照片之后,我们就准备步行前往状元洲——易锚的革命领路人陈恭以及众多革命先烈牺牲的地方。临行时,我们已经走出了几百米,钟姐姐还特意从博物馆追出来,赠送给我一袋果冻饮品。细微之处感人心,可见她对于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和对革命后代发自内心的关爱。

我们步行至状元洲东侧的青云桥,这是一座空心玻璃桥,坐落于渌江之中,正对状元洲的状元阁。爷爷易永红说他小时候曾经住在状元洲对面,那时候还没有这座桥。他坐在玻璃桥上,隔着记忆中的渌江遥望着儿时的故地,思绪万千。

状元洲是湖南省醴陵市的一处风景名胜,历来为醴陵八景之一,又称“小橘子洲”。坐落在渌江之中,长约500米,宽约100米。古人云“洲过县门前,醴陵出状元”,故取名“状元芳洲”。

醴陵虽未出过状元,但自晚清以来,确是人才辈出之地。在近现代史上,为民族觉醒,推翻帝制,抗击侵略,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和开国元勋众多。 大革命失败时,状元洲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刑场。1930年9月,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后,回师途中,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率部在醴陵整休,司令部设状元洲原桥公所内,现今保存有红军书写的标语。

在状元洲上,我们找到了红色文化景观雕塑,上面刻有众多革命先烈的姓名。爸爸给我讲述了易锚与陈恭的故事,原来他们是在黄埔军校时期结识,当时陈恭已是共产党员,在广州中法医养伤时,易锚多次去探望,并受到了共产主义的熏陶。在陈恭的启发和建议下,他回到湖南发展农民运动,引导农民团结起来。

陈恭,字子平,别号昉篪,1905年9月出生于湖南醴陵泗汾镇湾塘村。192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他以出色的宣传和讲演能力,多次受到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称赞。1926年初,任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秘书,主持部务工作。后任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秘书长。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左翼军宣传队副队长,南昌起义部队第20军第2师党代表,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副长官,中共湖南省委军事部长兼湘东游击队司令员。1928年4月8日,在去东乡主持军事会议返回时被捕。4月12日被杀害于醴陵状元洲。

在状元洲红色文化公园,我看到了大批革命先烈英勇就义的事迹。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怕牺牲,无畏向前的精神是多么憾天地、泣鬼神。让后人永远铭记着。

匆匆离开状元洲,我们迅速前往下一站。在东富镇政府前,我们短暂休整,并齐声喊出口号“重走伟人路线 传承红色精神”,再次徒步出发。

路途中,爸爸告诉我,我们今天所走的路程,仅仅是毛主席一天行程的一半,而且现在的道路宽阔而平整,当年的革命先驱真的是怀着解放中华民族的崇高信仰,才能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壮举。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沿着伟人的足迹前行,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支撑着我们。每当我累得走不动时,就想到革命先驱当年在那样步履维艰的情况下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仍然信念坚定,我就觉得一定不能停下前行的脚步。

经过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在16:05分到达东富寺,我还一直担心已到闭馆时间。还好17:00前都可以进入。东富寺的刘伟平阿姨听说我们是老革命易锚的后代,非常激动,热情地为我们拍照并讲解。

醴陵市东富镇东富村境内有一座精美的古建筑——东富寺,这里也是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

东富寺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1926年秋,醴陵南一区第一乡农民协会成立,会址就设在东富寺。1927年除夕那天,毛泽东冒着严寒,从醴陵县城出发,步行二十多里,到东富寺考察。易锚当时在东富寺南联小学担任教员,同时从事共产党员的地下工作。他与醴陵南二区区委书记易汉恢接待并安排了毛委员的演讲和住宿。易汉恢牺牲后易锚继任南二区区委书记。

进入东富寺,是一块空旷的大坪。戏台上,三尊蜡像栩栩如生地还原了当年的场景,中间站着的青年毛泽东,身着长衫,慷慨激昂地在农民群众大会上演讲,号召大家团结起来 ……

通过实地考察,毛泽东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以详尽的事实,形象有力地证明了农民运动 “好得很” 。有理有据地驳斥反动势力和党内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诬蔑和责难。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曾经安排毛泽东住宿在易克仁的房间。

《易锚自传》记载,他当时在离家三里地的东富联合高小任教员,易克仁同志正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易锚自传》原稿(现存于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中有关陈恭、易克仁及成立十一乡农民协会的记载

离东富寺不远处,就是高祖父易锚的家乡——沈潭镇三星里村。在村委会大厅的星火之地宣传栏前,爸爸给我讲述了红色三星里村的光荣革命史。

在三星里村热血人文馆,听着祖辈们的感人事迹,看着一个个英雄烈士的名字,我仿佛感受到他们鲜活的音容相貌,看到我们如今生活在幸福的新中国,他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怀着崇高敬意向他们缅怀鞠躬——这盛世如您所愿。

高文富叔叔是革命先烈彭桃华的后代,他带领我们来到了三星里革命烈士纪念碑。后方的英雄烈士纪念园之中立有易锚的父亲易道运、大伯易道恒、四叔易道仲、战友谢世特、易大本等56位中共醴陵党史记载的三星里村革命烈士的墓碑。

在这些烈士的名字中,我意外地发现有一位名叫易湘俊的革命先烈,出生于1901年,牺牲于1928年,是三星里乡农协会秘书。爸爸说我应当为与烈士同名感到光荣。我想,他为了革命年仅27岁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今天遇到的一点点困难与之相比真是微不足道。

我作为红色革命家的后代,心中充满着光荣感与使命感。今天通过踏寻伟人足迹,践行“没有调查 就没有发言权”。重温祖辈先烈的革命史,切身体会到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伟大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历史如何发展, “心怀天下 敢为人先” 的革命传家宝都值得我们薪火传承,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图片及参考资料引用声明:

片头海报图片引自:

湘潭市委宣传部建党一百周年-毛泽东走过的这条路,我们将重走一次!

片尾海报图片引自:

长沙县建党一百周年-“重走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之路”,学习“工作方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醴陵博物馆介绍引自: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先农坛醴陵市博物馆

状元洲介绍引自:

风景名胜(连载)-今日醴陵数字报-

东富寺介绍引自:

回忆毛泽东考察醴陵农民运动-株洲新闻网

By 易 湘浚

红色革命家易锚的玄孙,红色基因传承人,长沙晚报小记者,红领巾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