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代远,苗族,1904年11月2日出生在湖南省麻阳县下玳瑁坡村一个农民的家中。
滕代远的家是一个有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种了二十多亩地,栽了三十多亩桐树,还养鸭子,开一座油坊和谷坊。滕代远祖父是个秀才,教过私塾,生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父亲滕国权是种田能手,母亲谭桃秀生有一子三女,他居长。滕代远在本村读过一年私塾三年初级小学。每当放学回家,他总要和爷爷一起砍柴、放牛、喂鸭子,很得家里的喜爱。1921年高小毕业后,又去麻阳北面的保靖县国语讲习所学习半年,毕业后即在本村的初级小学担任国语老师。这一年,滕代远只有17岁,奉父母之命与一位没有读过书的农村姑娘谭红玉结了婚。由于是包办婚姻,婚前彼此很少接触,婚后滕代远又很快外出上学,所以他和谭红玉谈不上有多少感情。
1923年秋,滕代远考取了常德湖南省第二师范学校。二师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早在学校创建初期,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思想就传播到了学生中间。随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和其他进步思潮很快传入了二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和谢觉哉主编的《湖南通俗日报》等,成为二师进步学生喜爱的精神食粮。一些进步教师,也经常在课堂影射社会的黑暗和军阀的专横,宣传革命思想。1922年,二师出现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接着,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这是湘西北的第一个团组织。
滕代远从偏僻的乡镇来到这所学校学习,感到耳目一新,兴奋不已。他暗暗勉励自己:这个学习机会可是得来不易,一定要抓紧时间用功读书,求得真知,报效国家。许多新的课程吸引着他。他的求知欲旺盛,整天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
在学校里,滕代远和同乡滕代顺、滕代胜的关系最好。滕代顺是滕代远高小时的同学。滕代胜比滕代远大四岁,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他们两人的影响下,滕代远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1924年6月,在中共湘区区委委员陈佑魁(麻阳县人)倡导下,滕代胜、滕代顺、滕代远等发起成立了“麻阳新民社”。 其宗旨是职合全县及旅居在常德、长沙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有觉悟的青年,结成一个强大的社会团体,致力于改造家乡麻阳。麻阳新民社创办了社刊《锦江潮》,向家乡宣传马克思主义。编辑部设在二师,滕代顺任主编。 滕代远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揭露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土豪劣绅种种罪行的文章。1925年5月,滕代远写了《中国的现状》一文,发表在《锦江潮》第三期。文章有力地揭露了英、日、法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财富,侵犯中国主权的暴行。惊呼:“若是吾国人还是迷醉不悟,不速图自强,眼看大好的河山,就要沦为异域了。”“要救中国危亡”,“唯一的方法便是全民众大家联合起来,干预国政,干预革命的事业。把民治的障碍物——资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打倒,然后中国的政治才能跑上轨道,教育实业才能有振兴之可言!”[1]
就在这一期《锦江潮》上,滕代远还发表了《读书为什么》一文,批判了“读书为官”、“读书专为求衣食”和闭关自守,拒绝新文化等错误论点。 他指出:“我们读书一方面应有承受旧社会文化的天职。而另一方面又有创造新社会、新文化的使命,以更增人类之幸福,这是读书者之责任。”他呼吁青年们勇敢地冲破种种束缚和压力,外出求学,谋求知识,顺应潮流,起来革命,为推翻封建军阀势力,赶走帝国主义而斗争。
滕代远入团后,担任了许多社会职务,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最初,他担任本班(二十四班)学生会主席,以后被选为全校学生会组织部长兼总务主任,以及常德学生联合会组织部长和总务主任。他通过常德学生联合会,动员各界成立了常德外交后援会,又担任了总务主任。他们发动各校学生和各界青年组织救国义勇队,上街演讲,唤起民众,不坐日本船,不吸英国烟,检查、抵制英日货,到处张贴“打倒英日帝国主义!”“打倒反动的军阀政府!”等标语口号。常德的反帝爱国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了。滕代远等通过常德学生联合会发动各界声援受难同胞。6月中旬,成立了“湖南雪耻会常德分会”,常德二师学生许和钧任主席,滕代远任总务主任,组织了查禁日货行动小组20多个,查烧仇货,惩办奸商。滕代远亲自指挥行动小组,用土制炸弹阻击了正要潜藏的奸商普春轩,严厉打击了隐蔽贩卖仇货的活动。
1925年11月,中央湖南区执行委员会鉴于常德革命力量逐渐壮大,人民的斗争热潮空前高涨,派共产党员谭影竹(化名黄叔夷,后叛变)到常德 建立党的组织。以原有的共产党员为基础,将团龄较长,表现较好的滕代远、滕代顺、许和钧等转为共产党员,建立了常德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常德特别支部,由谭影竹任特别支部书记。
1926年1月17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在“二师”成立,选举了邓兴明、李立新、谢士钧、滕代远、许和钧、杜海清、刘新训等七人组成执行委员会,邓兴明任书记。滕代远负责领导经济斗争。
当时国民党常德市党部主任委员谭肖岩,是国民党内一个极右的派别——西山会议派的成员。他在“二师”吸收了一大批反共学生加入了国民党,夺取了县学联会和“二师”学生会的主要权力。滕代远等在常德中共党团组织领导下,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们揭发了在学联会和“二师”学生会担任职务的右派学生黄均德等人贪污学联会经费的行为,组织清算委员会清理了账目,给国民党右派以沉重的打击。
1926年2月,为了广泛团结争取群众,建立了群众团体非基督教大同盟,由滕代远任主席。在中共党团组织和非基督教大同盟的领导下,滕代远带领“二师”革命学生与常德的教会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各地工农群众运动蓬勃发展。滕代远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开展工作,先组织成立了袜业工会,以后又组织成立了篾业工会、烟业工会、人力车工会、码头工会等。在他们的影响下,其他各业工人也行动起来,筹备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1926年3月24日,由常德学联会发起,在洗心所召开了工会联合会成立大会,会上选举滕代远等七人为执行委员,领导常德各业职工与帝国主义、军阀展开斗争。
1926年4月8日,常德发生了震动全省的“二师”惨案。惨案的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右派成员挑起事端,引起械斗。结果进步学生4人被捕入狱,39人被学校开除,滕代远也在被开除之列。后经常德中共党组织的介绍,滕代远到长沙接受新的任务。
注释
[1] 滕代远:《中国的现状》,《锦江》第三期,1925年6月。
引自:谋略学网 www.mouluexue.com/zhonggong/20210431726.html